“互聯網+”是對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重要支撐,要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。”李克強總理在5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。當天會議部署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,加快“中國制造”轉型升級。
“互聯網+”戰略是國內人大代表、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。簡單地說就是“互聯網+XX傳統行業=互聯網XX行業”,雖然實際的效果絕不是簡單的相加。
“互聯網+”的提法是一個****的高度,而“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”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**次。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我們在“互聯網+”的發展過程中,電子商務確實是走在了世界前列,但在制造業利用互聯網方面,步伐還需加快。
在討論這一議題時,總理提及此前考察、座談中的幾個事例:海爾公司通過創客平臺讓大企業的員工成為創業者;河南中信重工在大企業內部蓬勃開展“雙創”;中核總“華龍一號”的堆芯設計,通過互聯網聚集了20多個城市的500多臺終端、上千人的力量集中攻關。
李克強: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(上圖)
“互聯網的很大一個特點就是“集眾智”。通過互聯網在全球尋求解決方案,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和智力。”李克強說,“這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。”
總理強調,推動制造業**發展不僅需要大企業的**,同時需要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**。地方政府要支持制造企業建設基于互聯網的“雙創”平臺,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“雙創”示范基地。電信企業要對“雙創”基地寬帶接入進一步提速降費。
談起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改變傳統制造業,李克強以中國服裝行業使用的西裝版型為例說,過去不是日本的就是歐洲的,一直沒有搞出自己的版型,因為靠一個一個數據收集相當困難。現在大數據提供了新的路徑。江蘇一家服裝企業,兩三年前就已經積累了200多萬人的版型數據。有了大數據,就可以支持基本版型之上的個性化定制。
“依托大數據等互聯網新技術,傳統制造業企業的**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。”總理說。
在途徑探究方面,李克強在常務會上還舉出了德國與美國的例子。“德國的‘工業4.0’,主要是‘制造業+互聯網’,而美國更多是‘互聯網+制造業’。雖然彼此的辦法和途徑不一樣,但都是要提升制造業程度。”李克強說,“兩者各有特性。我們要向工業強國邁進,就要更多吸收這兩方面的經歷。
今年是“十三五”的開局之年,制定政策框架和明白開展思緒是重點,將來將在行業規范、監管體系等方面停止更**的部署。上海晟皋電氣小編梳理發現,相關方面“中央+中央”、“整體+行業”的政策網絡正在構成。例如,目前簡政放權和減稅降費的力度在持續加大。李克強本周談及互聯網—制造業時又明白指出,要放寬新產品、新業態市場準入,加大財稅、金融、用地等政策扶持,鼓舞電信企業對“雙創”基地寬帶接入進一步提速降費,支持金融機構應用“雙創”平臺提供一站式系統化金融效勞。
信息來源:http://m.k8yxm.com/ 信息整理:上海晟皋電氣科技有限公司